①油液未進入液壓缸將缸體接于油壓回路上,給出動作指令后,活塞桿仍然不動;在缸體的油口鄰近接上壓力表,也沒有壓力顯示。原因如下:
a.換向閥未換向。一般是因潤滑不好、彈策被卡住或損壞、油污或雜質卡住滑動部分等原因引起的。
b.若電磁先導閥的進、排氣孔被油泥等雜物阻塞,封閉不嚴,活動鐵芯被卡死,電路有毛病等,均可導致換向閥不能正常換向。
c.電路毛病一般分為控制電路毛病和電磁線圈毛病兩類。在檢査電路毛病前,應先將換向閥的手動旋鈕滾動幾下,看換向閥在額外的氣壓下是否能正常換向,若能正常換向,則是電路有毛病。檢査時,可用儀表測電磁線圈的電壓,看是否達到了額外電壓,假如電壓過低,應進一步查看控制電路中的電源和相關聯的行程開關電路,假如在額外電壓下換向閥不能正常換向,則應查看電磁線圈的接頭(插頭)是否松動或接觸不實。辦法是,拔下插頭,測教線圈的阻值,假如阻值太大或太小,說明電磁線圈已損壞,應拆換。
d.體系未供油。査液壓泵和主要液壓閥的毛病原因并掃除。
先檢査液壓泵是否能輸出油來。如無油輸出,則可能是液壓泵的轉向不對,配件磨損嚴峻或損壞,吸油管阻力大或漏氣,致使液壓泵輸不出油來。
假如泵有油輸出來,則應查看各回油管,看是從哪個部件溢流。如溢流閥毛病,則拆開溢流閥,加以清洗,查看或拆換彈簧,康復其工作性能。
檢査溢流閥(安全閥)并加以清洗后,如毛病仍未消掉,則拆開有關閥,進行淸洗檢査密封空隙的巨細及各種密封設備,拆換已損壞的密封設備。
②雖有油,但沒有壓力
a.主要是泵或溢流閥有毛病。假如有特定壓力并能由溢流閥調整,但泵輸油量隨壓力升高而明顯減小。且壓力達不到所需要的數值,則可能是因為泵磨損后空隙增加所致,掃除辦法是測定泵的容積效率,便可確定泵是否能持續工作。對磨損較嚴峻者則進行修配或加以拆換。
b.內部走漏嚴峻。在缸體通往油箱的開放油路上,加一個截止閥之類的閥門,使其封閉,在該處裝上壓力表,測定其壓力升高狀況。假如壓力上升至供給壓力,可以清晰缸體內部走漏。造成內部走漏一是因為活塞螺帽或者活塞蜾栓松動、螺栓頸部損壞、螺栓的旋合量缺乏,螺栓被剪斷,造成活塞與活塞桿松脫;二是因為密封件損壞嚴峻。此時,緊固活塞與活塞桿并拆換密封件。